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岁时习俗

岁时习俗

关键词:泾阳 岁时 习俗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泾阳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jingy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88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 岁时习俗

1、          春节

  城乡俗称“过年”。本县群众过年始于腊月二十三日,直至正月十五为年节过完。其间“拜年”、“追节”、相互看望为主要活动,加之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,使这一传统佳节更加浓郁惬意。

腊月二十三后,群众把锣鼓抬到街上,每天敲一阵子,为吵年。

  年三十晚上,人们燃放爆竹,驱邪迎新,敬四方诸神,全家通宵围座在一起有说有笑,品尝佳肴糖果、玩棋牌娱乐、看影视等,来迎接新的一年。

追十五  即送灯,“母亲送给女儿,姐姐送给妹妹,舅舅送给外甥”,除了灯笼外还要带粽子和其他的副食品。娘家给新婚的女儿“送灯”,头年必须送莲花灯、石榴灯和宫灯,取“连生贵子”之意。

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是传统节日元宵节。它是春节的高潮,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。“正月十五闹花灯”,在一元复始、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,天上明月高悬,地上张灯结彩,人们燃放礼花、逛灯会、猜灯谜、吃元宵,合家团聚,其乐融融。特别是近年来,县上每年都要举办全县性的社火表演、锣鼓大赛。太平镇枣坪村的威风锣鼓、耍狮舞龙、竹马演艺颇具特色,享誉县内外。

2、二月二  每年这天,全县家家户户爆米花、炒黄豆或馍豆,人人吃、个个咬,俗称“咬虫”,俗语云“二月二龙抬头”,这天忌挖土动工、忌动刀捉针、忌煎汤炒菜,怕有伤龙体。同时,焚香化纸,三叩九拜,祭祀传说住着青龙的水井。60年代后此俗消亡,而爆米花、炒馍豆的习俗流传至今。

3、         麦稍黄

   “卖稍黄,女看娘”。旧时出嫁女儿挂念娘家收成,回娘家看麦稍黄,了解娘家麦子的长势,一般带饦饦馍和绿豆糕,现时,大多带糕点副食。

4、         端午节

农历五月初五,人们包粽子,带香包,给孩子搽雄黄酒,在门上插艾蒿。包粽子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,旧时,每年端午节,家家户户都在前一天包好粽子,晚上煮,端午节吃。现在大家届时都是买粽子,蒸糕或油糕吃。

端午节前一两天,人们去地头或水渠边采集艾蒿带回,插在门上,意在解毒驱邪。端午节将临,小媳妇、大姑娘们买来各色丝线和雄黄、香药,精心缝制香包。其状若桃型、心型等,色彩斑斓,下垂长穗,内装香药,耀眼喷香。不仅小孩老人佩戴香包,许多大姑娘还悄悄地将它送给心上人,做定情之物。端午节早晨,大人们还把雄黄酒抹在小孩的耳孔和屁眼处,防止恶虫近身。

5、         看忙罢

麦子碾打完毕,“三夏”忙罢,女儿便和女婿一块去娘家,看夏粮的收成如何,礼品是石头馍及各种副食。

6、          六月六

 “六月六晒丝绸,不怕虫咬不怕蛀”。每年阴历六月六,无论乡间还是城镇,人们总要翻箱倒柜把毛料皮货、丝绸锦缎、老人的寿衣寿帽等衣物拿出来晾晒,提防虫蛀鼠咬、霉变腐烂。

7、         中秋节

农历八月十五前七八天,凡出嫁女子都要回娘家送八月十五节,礼品必带中秋月饼,另外还有水果和其他副食。八月十五夜,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摆上瓜果、月饼焚香供奉月亮。之后阖家围坐在一起,一边赏月一边分享祭品。建国后,供奉月亮之习俗逐渐消亡,但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,吃瓜果月饼的习俗流传至今。

8、         重阳节

农历九月九,有娘家给女儿送节习俗。送节始于九月初,止于九月九,送节礼品一般为枣馍、柿子、红枣或其他副食品。

9、         五豆节

腊月初五有吃“五豆糕”的习俗,初四晚家家户户用红小豆、豌豆、黄豆、绿小豆、扁豆等蒸糕,初五食用,连小猫、小狗也分享一些,祈求全家平安,六畜兴旺。

十一、腊八节

   农历腊月初八讲究吃“腊八粥”。一大早即开始煮粥,内容必须八大样,一般为小面片、小米、糁子、大米、小豆、大豆、粉条、豆芽等。民谚有:“腊八姓张,越吃越香”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